因为大多数老一辈人更注重迷信,还有一句谚语:“床靠两面墙,家里患病的幼苗”,那么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?
客厅作为家庭的核心区域,其风水布局对整个家庭的运势有着重要影响。在客厅中,沙发的位置尤为关键。沙发与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,避免阳光直射,这样可以营造出舒适的氛围,有利于吸引异性缘。此外,客厅中的装饰品也要选择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,如福字、玫瑰等,以增加桃花运。
5月18日晚,《2024中国诗词大会》总决赛进入最后一题抢答的决胜关头,题还没有读完,投身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央企青年申昊就给出正确答案,荣获本年度诗词大会总冠军。
作为国机工程集团总部第一工程成套事业部的员工,申昊其实是一名工科男,2016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。“但我从小就喜欢读诗词、背诗词,渐渐就有了一些诗词储备。”申昊讲述,上大学后,时间相对自由一些,他便开始自学诗词格律和诗词写作。系里的王伯雄教授虽是一位工科教授,却雅擅诗词,不仅给予他很多指点,还让他参与教职工诗社活动,在这个过程中他获益匪浅。大四时,知名的古典诗词研究学者王步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,开设了《诗词格律与创作》课程,申昊又系统地学习了对联和诗词写作,“个别习作还得到了王老师的谬赞”。
毕业后,申昊进入国机工程集团,被派往巴基斯坦尼鲁姆-杰卢姆水电项目现场,从事项目执行工作。尼鲁姆-杰卢姆水电项目总装机容量969MW,利用尼鲁姆河和杰卢姆河的落差发电,水头高达420米,年发电量51.5亿度,能够覆盖巴基斯坦15%人口的用电,被誉为巴基斯坦的“三峡工程”。水头高、克什米尔地质情况非常不稳定大大增加了项目建设的难度,申昊工作很繁忙,但他一直保持着读诗、抄诗、写诗的爱好和习惯。“与诗词相关的书籍我肯定是随身携带的。夜深人静时,读几首诗、抄几句词,可以让我身心放松。思乡心切时,想到‘君问归期未有期’,感叹古今同样的乡愁时也会得到慰藉;为工作奔忙时,想到‘但愿苍生俱饱暖’,瞬间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。”申昊说,诗词穿越千年,给予自己力量,让他立足岗位,发挥所长,践行央企使命责任,传递中国工程价值,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。
一有机会,申昊就向同事讲述中国诗词的故事,带大家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如何让巴方同事也有所体会呢?申昊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——三句半。“三句半也是韵文,朗朗上口,诙谐有趣,容易为巴方同事所接受。”于是,春节录制小节目时,申昊邀请巴方同事一起表演三句半,由巴方员工说最后点睛的半句。“巴方员工反响热烈,觉得很新奇、很有意思。”
去年9月,看到公司发布的“为深化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组织青年报名参加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海选”的通知,申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,经过数次面试后登上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舞台。第一次登台时,巴基斯坦项目现场的中巴同事特地用汉语和乌尔都语、以三句半的形式录制了一段视频,给他加油打气。
参加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过程中,申昊印象最深的是第八场,“因为这一场的主题是‘灯火’,与我从事的电力工程工作有关。我选择白居易的‘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’作为我的定场诗,表达我希望把光明送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心愿。”
申昊和项目团队的同事精诚协作,克服各种困难,点亮了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。同时,他也切身感受到中巴“全天候”的友谊。一次,申昊和同事去山上考察水源地,山路崎岖狭窄,夏季高温下,大家行进到半山腰时已是大汗淋漓、疲惫不堪。“突然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村民,扛来当地的矮竹床让我们躺着休息,还给我们带来了水。我四处张望也没看到村庄,他们应该走了挺长的路。”申昊表示,这样的点滴让他备受感动和鼓舞,坚定了为“一带一路”这幅工笔长卷着墨增彩的决心和信心。“诗词是照亮我前行的光和电,参与共建‘一带一路’是我的初心,我将坚持热爱与初心,跨越山海,奔赴向前。”
感言:作为参加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青年股票中的配资,我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,跨越山海,美美与共,正如古诗中所说的“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”。——申昊
巴基斯坦诗词申昊国机工程集团中国诗词大会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